近年來,福都村優秀學子輩出,這從今年初的大學生座談會合影可見一斑。
福都村每年舉辦大學生座談會,提供交流平臺。
核心提示
2011年,來自安溪縣龍涓鄉福都村的學生肖偉集考入北京大學物理系,今年他被保送本校就讀碩士。記者了解到,這個位于安溪縣西南邊陲的小山村5年間先后走出14名碩士,而今年在校大學生就有98人。一個偏僻的小山村,為何能走出如此多的優秀學子?日前,記者走進福都村,探尋該校人才輩出的奧秘。
□本報記者吳志明 羅劍生 通訊員章桂林 文/圖
山村出人才 一家多人是大學生
劉新瑜2008年考上廈門大學研究生,現為廈門大學教師;肖藝芳2010年考上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現為出版社編輯;陳超華2011年考上華僑大學研究生,現為工程師;陳培鳳2011年考上江西農業大學研究生,現為教師;潘秋靜2011年考上日本九州大學研究生;肖友平2012年考上福建醫科大學博士,現任福建省腫瘤醫院醫生;陳麗莎2012年考上福建醫科大學研究生;陳奕靜2012年考上福州大學研究生;肖曉斌2013年考上愛爾蘭三一大學;肖煙云2013年考上福建農林大學研究生;陳樹生2014年考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碩博連讀;陳白雪2014年考上華東師范大學研究生;陳曉強2014年考上浙江大學研究生;陳義祥2014年考上福州大學研究生;陳志杰2014年考上香港中文大學研究生;陳炳枝2014年考上福建農林大學研究生……
在福都小學校長肖福良提供的一份《福都校友錄》中,記者看到了以上這些名單。而在更早些,該校的陳水源2007年考上南京大學物理學博士,陳海洋2005年考上福州大學研究生,肖雅瑩2009年考上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肖婉萍2009年考上中科院研究生。這其中不少人還是堂親關系,比如肖曉斌和肖藝芳、陳麗莎和陳曉強是堂兄妹,而肖雅瑩的兩個妹妹、一個弟弟和一個堂弟也都是大學生。此外,陳奕靜和肖煙云家中都有3個兄弟姐妹是大學生。
據介紹,近年來,福都村優秀學子輩出,2005年以來,已有200多人考入大學;2015年,在校大學生達98人;5年來,已有3個博士14個碩士。
古訓影響大 村民相信知識改變命運
一個偏僻的小山村,為何能走出如此多的高學歷人才?村黨支部副書記肖小云介紹,福都村有人口3000多人,一直以來以茶葉、水稻種植為主業,經濟落后。因此,福都村民認為改變命運,走出大山的唯一出路就是知識。多年來,該村普遍重視教育,教育質量一直名列龍涓鄉前茅。
孩子的成才關鍵在于學校,走進福都小學,映入眼簾的是一塊書寫著“知識改變命運,奮斗實現理想”的立志墻。記者了解到,該校辦學至今已有50多年歷史,2012年被評為市級文明學校。
校長肖福良介紹,近年來,福都小學抓細教師學生的常規管理,引導教師立足于課堂,創新于課堂,積極探尋適合本校特色的教改模式,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肖小云表示,福都村古時就有“華屋亦可不造,良田亦可不置,詩書不可不讀”的訓條,重知識、重教育的氛圍濃厚。現在,誰家孩子考上大學,大家都會一起慶祝。村民再苦再累,也不會讓孩子輟學。
學長傳幫帶 全村大學生創建交流平臺
值得一提的是,該村頻出優秀學子還與學長的“傳幫帶”密不可分。
現任安溪英發家具董事長陳明輝也來自該村,他于1979年考入海南島華南熱帶作物學院,成了村里第一名大學生。如今他創辦的公司,年產值超過2.5億元。事業有成的他,為改善家鄉中小學基礎教育辦學條件,慷慨解囊,捐資數百萬元,鼎力支持家鄉教育事業的發展。2014年,了解到母校福都小學為改善辦學條件,迎接義務教育均衡國檢,需要投入300多萬元建設綜合樓近2000平方米,他立刻捐資100萬元。
他還成立育才基金,每年獎學獎教10多萬元。2005年以來,資助在校大學生600多人次。每年正月初三,他還召開全村大學生座談會,講述自己的創業經歷以鼓勵大學生。
“全村在校大學生創建了勵志QQ群,所有人在群里一起互相討論學業,相互鼓勵。”福建農林大學在讀研究生陳炳枝說,今后有機會,也想把自己的就學經歷講給現在的福都小學學生聽。
(來源:泉州網-泉州晚報)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