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月16日訊(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見習記者 柳小玲) 海都記者前日從泉港區民政局獲悉,近日,泉港區已正式印發“救急難”綜合試點工作實施方案。
去年7月,泉港區成為泉州唯一的入選全國救急難綜合試點單位。截至目前,救急難工作已完成試運行,該區困難群眾獲基本生活救助、受災救助、醫療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司法調解救助、臨時救助共達1366人次,救助資金250.78萬元。而此次印發的實施方案,將推動救急難工作全面深入實施。
突發腦溢血
已申請到三次補助
前年12月,在泉港界山鎮槐山村,村民林金仦(音:chào)的大兒子林平,突發腦溢血。家中頂梁柱突遭不幸,讓原本生活就很拮據的家庭債臺高筑。林金仦告訴海都記者,截至目前,林平生病住院共花費百來萬元。
槐山村村委會得知此事后,主動向林金仦建議,可申請救急難補助。該村林書記介紹,因大病或突發意外,造成家庭支出陡增,無法保障基本生活的群體,可以申請救助。成功申請后,截至目前,林平已受到三次救助,救助資金2.5萬元;之后,還會有其他一些救助可以申請。
林金仦說,盡管申請到的救急難補助資金,與高額醫藥費相差甚遠,但他說,每一筆錢,都對兒子的身體康復起到不少作用。
村里公布救助電話
主動發現需救助者
槐山村林書記介紹,槐山村是泉港較早設立村級救助服務窗口的村落,幫到了不少需要救助的困難村民。他們平時會積極主動發現村里需要救助的人,并定期組織開展救助會,讓村里的老人協會等,及時反映村中需要救助的人,并由專人負責受理或轉辦工作。另外,村委會還向村民公布了急難求助電話。
昨日,泉港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被確定為全國救急難綜合試點單位后,他們便積極開展救急難工作,將重點放在困難群眾的醫療救助上,對因患病,在新農合各項補償和基本醫療保險等補償后,仍無經濟能力治療的困難家庭,給予醫療救助。
該負責人稱,根據此次印發的方案,他們將救急難服務窗口從鎮(街道)、區直兩級服務范圍擴大,大部分條件成熟的村(居)開設了服務窗口。同時,還主動發現需救助的人,讓村(居)兩委、志愿者等,及時了解、掌握、核實,轄區群眾遭遇突發事件、意外事故、罹患重病等特殊情況。除全國統一的社會救助熱線12349外,各鎮(街道)、區直牽頭部門,也公布急難求助電話,供困難群眾申請救助等。
五大類型可申請
流程僅需16工作日
根據上述實施方案,凡泉港區戶籍居民,或在泉港區行政區域內有穩定住所且居住半年以上的非本區戶籍人員,以及在泉港區行政區域內的過境人員,因遭遇突發事件、意外傷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導致生活陷入困境,面臨生存危機和心理危機,困難程度特別大的群體或個人,可以申請急難救助。具體包括五種類型人員:已是低保對象,又遇暫時性特殊困難的;因大病或突發意外,造成家庭支出陡增,無法保障基本生活的;患有特殊疾病或遭遇特殊變故,生活貧困、悲觀絕望、失去生活信心的;生活無著落或患病,需緊急救助的流浪乞討人員;其他需要救助的特殊困難群眾。
整個救助流程分為:提交申請(辦理時限3個工作日)、調查審核(辦理時限3個工作日)、實施救助(辦理時限7個工作日)和信息反饋(辦理時限3個工作日),共四個程序。
救助申請,可由本人或在他人的協助下,向所在地的村(居)委會提交,由村(居)社會救助信息聯絡員核實后,向所在鎮(街道)申請;救助申請人,也可直接向所在地的鎮(街道)或區直社會救助牽頭部門,提交申請。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