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運用環境信用評價手段推進環境監管。“環境信用不良企業將受綜合性懲罰。”三明市環保局局長吳成球說。
新理念打開發展新空間。莆田和武夷新區看“生態臉色”取舍項目招商,非環保項目投資再大、產出再高都不圖,要的是高檔食品加工、新能源科技等綠色環保產業。
生態優勢就是發展優勢。更靚更美的清新福建,將為科學發展蓄積更大后勁。
增福祉暖民心,提升人民幸福感獲得感
全面小康,重在“全面”二字。改革,須讓人民群眾共享成果,增強幸福感、獲得感。
福建以改革增進民生福祉,溫暖百姓心頭。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能丟了農村這一頭。”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來閩考察時的殷切希望,一直鞭策、激勵著福建。
目前,全省還有120多萬貧困人口、23個扶貧開發重點縣、需要幫扶的2200個貧困村。精準扶貧,必須啃下這塊硬骨頭。
去年9月,省委召開深化精準扶貧工作會指出,要從原來的撒胡椒面式、光輸血式的扶貧,轉向訂制式的、有針對性的扶貧,從開“大處方”、大水漫灌、大而化之的扶貧,轉向對癥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的扶貧。
去年底,全省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召開,繼續聚焦精準、落實責任,部署如何打贏脫貧攻堅戰。
用改革推動聚焦扶貧,目的在于精準聚焦。
龍巖市實行九項精準扶貧到戶舉措,對逐村逐戶實行“菜單式”扶持,制定貧困群眾專屬脫貧良策;
屏南構建從縣到村的小額信貸三級聯動平臺,創新金融扶貧模式,讓貧困家庭享受金融活水帶來的可持續扶貧效益;
在長汀、政和等扶貧開發重點縣,與對口幫扶縣(市、區)共建的產業園區正在改變縣域經濟面貌;
……
“福建的精準扶貧,重在抓‘魂’去‘窮根’。”福建農林大學教授朱朝枝如此評價。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