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伯,我們來看你了。”日前,陳春屏帶著晉江東石鎮蕭下村巾幗志愿服務隊來到蕭光猛老人家中開展探訪服務。86歲的蕭光猛中風后坐輪椅十余年,隊員們每月都來探訪,對老人的服藥、鍛煉進行指導。如今,蕭光猛能拄著拐杖走幾步了。
12年來,這支由村里媳婦組成的巾幗志愿服務隊風雨無阻,堅持每月探訪慰問和幫助村里高齡及病困老人,隊員們成為村里老人的“貼心人”。近日,泉州市委宣傳部發布了關于命名2023年度全市學雷鋒活動示范點和崗位學雷鋒標兵的通知,蕭下村巾幗志愿服務隊榜上有名。
志愿者入戶為老人量血壓,與他們談心。
12年來風雨無阻 詮釋新時代“她力量”
“服務村里高齡或行動不便的老人,每個月定期入戶幫扶,幫他們理發、剪指甲、打掃衛生、整理內務,陪他們聊天拉家常。”陳春屏是這支服務隊的隊長,她告訴記者,隊伍成立于2011年10月,當時由22名志愿者加上村衛生所5名醫生組成。隊員們分成5組,每個小組配備1名醫生,每個月對村中90歲以上高齡及殘疾臥床的老人進行幫扶。如今,這支隊伍有35名婦女志愿者,12年來風雨無阻,惠及村中87名孤寡、病困老人,用實際行動尊老、敬老、助老、愛老,詮釋著新時代的“她力量”。
“隊員都是村里的媳婦,平均年齡40多歲,年輕的20多歲,年長的有60多歲了。她們熱心助老,村里的老人都認識她們。”蕭下村黨委書記蕭華陽告訴記者,東石鎮蕭下村是中國制傘第一大村,以制傘為主業,經濟較發達。全村常住人口近1.3萬人,60歲以上的老人有1236人,其中80歲以上病困高齡老人有135人,他們大多失能或半失能,生活自理困難。蕭下村巾幗志愿服務隊成立以來,依托蕭下村居家養老的平臺,每月開展敬老志愿服務。她們統一著裝,每個巾幗志愿組都配備一個工具箱,上門為村里的居家老人提供探訪、體檢、清潔等志愿服務,為他們洗衣做飯、讀報講故事,陪他們聊天、話家常。
“我們為每位受訪老人登記建檔,每次的走訪信息都會輸入信息系統,便于跟蹤服務。”陳春屏說,為了更好地服務老人,服務隊還設計了《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簡易評估表》,對老人的生活能力進行評估,根據分值對老人進行失能等級劃分,“低于40分的是極嚴重功能缺陷,生活完全需要依賴或需要很大幫助。40分到60分的為生活需要幫助。60分以上的為生活基本自理。我們會根據分值對老人開展有針對性的幫助。”
“大家都是義務的,都很熱心。”蕭華陽說,隊員都是每個家庭的中堅力量,也成為村里孝老愛親的榜樣。村民笑稱這支服務隊為“媳婦隊”。
傳遞助老敬老風尚 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老人肖光管患有老年癡呆,妻子許玉真患有精神殘疾,是村里的低保戶。陳春屏帶著組員,每月上門幫扶,幫助兩夫妻整理家務、量血壓和理發,每次都把房間收拾得干干凈凈。
46歲的蕭亮亮是最早的成員之一,也是5個小組其中一組的組長。12年來,她熟練掌握了理發、量血壓等技能,每次出發去幫扶,都會帶上專門的工具包,這個包里有理發工具、指甲剪、自動血壓儀等。
有一次,蕭亮亮帶著組員來到86歲的蕭光尊家里。由于蕭光尊左半邊身體癱瘓,隊員們研究出一套幫他洗頭的程序。蕭亮亮熟練地托著老人的上半身,直到姐妹們給老人洗完頭。“她們比親人還要親,每天都盼望她們來。”蕭光尊說。
在隊員們的幫助下,蕭光尊從生病最初的心灰意冷發展到后面積極陽光地生活,這樣的轉變讓隊員們很高興也很欣慰。
2016年年底,陳明明加入這支隊伍。“我嫁過來時,就知道村里有這支敬老隊。”陳明明說,能夠每個月為老人帶去歡樂,就是自己選擇加入服務隊的意義。
去年3月,蕭下村巾幗志愿服務隊自發組成“媽媽團”,經常凌晨三點多就開始準備物資,煮上可口美味的三餐飯菜為“疫”線抗疫工作者加油鼓勁。蕭華陽說,在抗擊疫情的戰疫中,巾幗志愿者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此外,她們還參與鄰里調解、平安創建、社會公益、人居環境整治、文明創建等活動,深受村民好評。
如今,這支志愿服務隊依然行走在助老敬老的路上,傳遞著在助老敬老服務中感受到的“幸福美好的感覺”。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